2007年6月4日星期一

马未都的古代家具世界

圈里人都知道马未都,他那传奇般的收藏经历,他第一个创建私人博物馆——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的坎坷历程,他非凡的学术见解。头上的光环太多,人也容易失真,他对古代家具倾注的热情与心血就成了我们打开他内心世界的突破口。

笔者在采访他之前,不断阅读他的《中国古代门窗》,书很大,抱在手里沉甸甸的,很多人认为马未都是个言必谈艺术品值多少钱的商人,但笔者在字里行间读不到一丝“商人”的“铜臭味”,反而一派学术专著的大气与沉稳。马未都的自我诠释是:“开私人博物馆就是出钱办一件善事儿,算是收藏圈里的‘希望小学’了。真正想赚钱的人何必去办博物馆呢。”从这个意义讲,很多人并没有读懂马未都。

马未都连续两个近百字的短信给我们指明了如何前往他位于北京朝阳区金盏乡张万坟金南路的艺术馆,甚至详细到了哪个路口不能转弯,前行多少米可以看见立交桥,路虽难走,但马未都的细心让笔者心里一热。在古意悠然、和煦祥宁的环境里,平头、小眼、大耳的马未都引领我们走进了他的家具世界。

“古代家具价钱涨得太快”

古代家具收藏不断升温的年头,也就近几年的事儿,掰开手指都能数得清。2004年北京翰海秋拍的明清家具专场,总成交额达到了4764.26万元,成交率为86%,一件清黄花梨雕云龙纹四件柜还拍到了1100万元。这是看得见的数据,而马未都说古代家具和其他器物不同,好的东西都是在私下交易的。数量如何,无法统计,想必也是惊人的。

在观复古典艺术馆里我们见到了无数精美珍贵的古代家具,紫檀厅、黄花梨厅、红木厅等让观者目不暇接。其中一件清乾隆御用的剔红山水紫檀大漆折屏,雕工精细而大气,上面有八仙祝寿的图案及剔红浮雕的唐伯虎山水画作,两边有篆书道德神仙,增荣益寿。还有一件极其珍贵的明万历苏作黄花梨百宝嵌龙纹罗汉床,龙图由绿松石、螺靛、红珊瑚、象牙精雕镶嵌而成,可见马未都“家底”的深厚。据该馆的工作人员介绍,馆藏的每一件家具器物都有着不凡的经历,有得自民间的,有来自古玩市场、文物商店的,更有花了大价钱从拍卖场上竞得的。

宝藏:为什么说好的古代家具多是私下交易的呢?

马未都:古代家具和其他器物最大的不同就是,私下交易远大于拍卖成交。所以,拍卖会上古代家具的成交情况不好,不是说这个市场不好,而是家具本身不好。如果是好家具,价格一样不会低。

拍卖市场上古代家具是很少的,因为它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比如拍卖公司操作家具成本高,它占地太大,搬运也困难,那么大的柜子呀。个别拍卖会上的重头家具拍得不错,私下成交的话价钱也基本一致。

宝藏:古代家具的交易情况如何?

马未都:古代家具和其他古董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古代家具具有可使用性。买书画、陶瓷的可以4月买5月卖,但收藏家具的人一般不爱卖。这是因为古代家具可以使用,人们在主观上不愿意让它流动。我认识的几个藏家都是这样,除了家具,他们的书画、瓷器你想买都可以,家具则是你出多少钱都不卖的。

宝藏:古代家具市场现在如此火热,它是经过了怎样一个发展过程呢?

马未都:我收藏家具20多年了。70年代初时的家具最便宜了,它的价格你都不能想象。那时我认识一个部队上的人,他们的家具都是部队给发的,所以他一转业什么家具都没有,就买了全套的红木家具,一共才花了60块钱。到了80年代,一件红木方桌也就100多块钱,但黄花梨木、紫檀木的家具价钱更便宜,才60块钱左右。因为那时红木可以出口赚取外汇,有商业价值。而黄花梨、紫檀木不许出口,国内没人买,国外人也买不了。改革开放后,外国人开始来中国大量收购古代家具,那时国内的家具还是很便宜,一对上好的红木太师椅才七十块钱。人们根本没有意识到古代家具的价值,到1989年,红木椅子才400块钱一对。

古代家具价格上涨最初主要在国外,以前的外界消息不灵通,很多好家具在国内很便宜被外国人收走,他们在国外又以数倍的价钱出手。1995年开始到今天,经过10年的时间,国人逐渐认识到了古代家具的价值。1996年北京瀚海第一次拍家具,上拍8件我买了5件。本来想全买的,但怕别人说我是拍卖公司的“托”,所以只买了5件。其中只有一件的价格超过10万元,其它的价钱都是几万块。我当时买了一个特别好的红木桌,才2万块钱,到现在它的价格应该翻了不止10倍。
宝藏:您认为现在古代家具收藏热出现的原因在哪里?

马未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房子越来越大了,就出现大量居住面积空间闲置的问题。这是古家具流行的一个根本原因:住房条件的改善。过去最时兴的家具是组合柜,它特别实用,一点都不浪费一点空间,因为过去人的房子小,就一居室、两居室,组合柜可以把一面墙充分利用了起来。可现在就是白送你一组合柜,你也不会要了。

装饰功能大于实用功能,这是中国家具的一个特点。所以很多人房子一大,就需要中式家具了,因为西式家具就是实用而已。现在买家具的人主要看中的是室内陈设的需要,你要喜欢上了古家具,就不愿买新家具,看着没意思,没文化。新家具的文化要素基本上是归零的,只是具有使用功能,但过一两年潮流就会有变化,你的新家具就落伍了。能够使用一辈子的永远是老式家具,经典家具。好的老家具都是越使越有感情。这就是人们不是太愿意将自己的古代家具出手的原因。

宝藏:您怎么看待很多买家希望在拍卖行捡漏的心态?

马未都:在拍卖行买东西,多是雷,少有漏。收藏一定要端正态度,不要想着捡漏。我见过很多想捡漏的人,但没有一个成功的,你能买到一个公平价格的东西就很不错了。捡漏是捡观念上的漏,比如大家对这类东西不是太看好,你买了,隔些日子大家都看好,这东西价钱涨了,只能捡这种漏。现场左手买右手卖的大漏,基本没有了。

发现中国古代门窗

马未都不仅以其传奇的收藏经历引人著称,还因其卓有建树的学术成就在圈内打响了名号。从收集资料、形成思路到最后于2002年付梓出版的《中国古代民窗》耗费了马未都十余年的时间,为此,他数下江南,专程收集了用大量的古代门窗,再结合自己的研究心得,用他的话讲,“算是填补了一项学术空白”。罗哲文先生在此书的序中讲到,“历代写园林的书,汗牛充栋,而论及门窗,常常一笔带过。宋人著《营造法式》,辟‘小木作’诸章,始有关于门窗制度、功限的专论。然而一千年过去了,未有一部关于门窗的专著问世。”而现在,我们有了。

《中国古代门窗》一书曾在2003年获得第二届全国优秀艺术图书奖一等奖,第六届国家图书奖。可以想见,马未都对这本书、这个奖是非常重视的,奖状就放在他办公桌正对面的柜子上,一抬头就能看见,马未都心里美滋滋的。

宝藏:现在国内古代门窗的收藏情况如何?

马未都:门窗在收藏上存在不小的困难,因为古代门窗都很大,有的门板3米高,现在的楼才多高呀。我收的门窗主要用于展览,准备专门建一个门窗馆,用来展示古人生活的空间,它的价格一般也就一千多块钱。古代门窗的量很小,因为它成本很高,它的雕刻是偷不了懒,比如乔家大院就盖了一百多年,这些门窗制作很费时费力。

宝藏:据您的研究,中国古代门窗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

马未都:古代人营造房屋,考虑到门窗的功能,实用为先。门为出入用,窗为通风用,起码通风功能要大于采光功能。先秦时期的建筑早已不复存在,但从文献上可以推测出其简陋程度,这时的门窗功能原始,料想没有任何装饰,甚至没有窗棂。大约到了汉代,才出现直棂窗,这可以从汉代出土的明器身上看到,汉时的窗上还不能裱糊纸张,虽然这时已经发明了纸,基本上是用绮来遮风透光。

汉代开始出现了直棂窗,这是中国建筑门窗的一大进步,。首先是可以增大窗的面积。窗如无遮挡,则房屋避风寒功能下降;窗如太大,关堵成为难题,直棂窗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难题。

到了魏晋时期,直棂窗已相当普遍,当时很多住宅围墙上设有成排的直棂窗。文人的造园运动兴起,也使得门窗的社会功能复杂起来,它置身在景观和屋内的交界处,起到“隔”的作用。门窗开始具有了美学意义,但还不能成为审美的直接对象,只是审美的基础点和陪衬,并且直棂单片,工艺简单,强调实用。

隋唐至宋,建筑门窗日渐成熟。这时的建筑可直接分为大木作(构架)、小木作(装修)。小木作的独立,使得建筑艺术细腻化成为时尚追求。以《营造法式》刊图为准,当时的门窗装饰手段十分丰富,格心变化多样,腰华板雕刻成熟,只是格子门的布局较为单一。宋代的窗仍以直棂窗为主,花式窗兼有。在比例关系上,宋代的格子门宽而矮,明清以后的隔扇门窄而高。演变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明清隔扇门较少装潢披窗,二是明清建筑隔扇门几乎装满建筑正面,片数多会使节奏感强并且容易分配。

明清时期的门窗无论官式建筑还是民宅,存世极多。这时的隔扇与槛窗工艺成熟,样式复杂,尤其是物阜人丰的江南建筑门窗,可以说质量比较好、文化特征强的门窗多来自浙江。格子门在明清时称为隔扇门,凡可开启或拆卸者可称为隔扇门。槛窗也叫隔扇窗,一般设置在槛墙上。
宝藏:明清时期的门窗由哪些构件组成?这些部分的称谓是什么?

马未都:明清时期门窗各部位的名称与宋代有所不同。一般由抹头、绦环板、格心、边梃、裙板等。

格心也叫菱花,早期外檐装饰的主要手段就是菱花形式,或叫格眼。格心样式不少,多是攒斗、攒插、插接、雕镂或两种以上的工艺手段相结合。

绦环板,俗称套环板,宋代叫腰华板,它不仅像宋代格门一般在门中部设置,而是上下都有。
裙板,宋代时称障水板,凡讲究的均作浮雕纹饰,大面积的浮雕与透光的格心产生了强烈对比,装饰效果可谓相得益彰。还有俗称是挡板的,仅指素板。

抹头的“抹”字这里是音变,读“骂”,宋代叫腰串,但腰串仅指中间部分的横木,而上下两头另有名字。明清所指凡门窗隔扇上的横木均称抹头,所以有六抹头、五抹头的说法。

一般门窗上都具备这些部分,也有特殊的隔扇,不设绦环板和裙板,完全以格心形式出现,从上到下皆透光。这类隔扇称之“落地明造”,优点是透光好,缺点是牢固性差。所以落地明造只出现在江南建筑中,北方寒冷风大,就没有出现。

宝藏:门窗一般用什么样的材料制作?

马未都:门窗不能用好材料,一般都用杉木,或者樟木、楠木。其实门窗对艺术的限制是很大的,一是硬木不能做,故宫那么多门窗也没哪个拿紫檀、黄花梨做,因为门窗自重大,硬木的伸缩性大,很容易裂。松木不能做门窗,因为松木出油。杉木的好处就是不变形少出油。好一点的门窗用樟木,樟木不生虫。个别用楠木,但楠木成本太高了。

宝藏:门窗在设计制作上还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马未都:门窗最复杂之处在他必须是在平面上做文章,厚薄忽略不计的话,就是在二维空间展开,无论格门、槛窗,都需要一个完整框架,来支撑整个门或者窗的存在。设计门窗一定要先确定比例,这是非常重要的,房屋大小、功能需要、单体要求、牢固程度等都决定着门窗的比例结构。如一般外檐装修的隔窗要比内檐装修的隔窗厚重些,因为外檐要考虑安全,内檐则考虑装修。

宝藏:明清门窗的装饰特点是什么?

马未都:在门窗的装饰手法上,总体是趋向简单。明清隔扇将主要注意力放在了最有效部位上,按先后顺序依次为格心、绦环板、裙板;窗仅在格心和绦环板上做文章,框架以不醒目为基础,不饰雕工,这样一是经久耐用,二是中心突出,不喧宾夺主。

宝藏:格心的装饰手法有哪几种?

马未都:格心的设计首先要考虑采光,这就要求中空的比率必须适当。这样,手段主要有攒斗、攒插、插接、雕镂或几种工艺手段任意结合。

攒斗最为费时,要求最严格,它是一种以小木件攒合大面积整齐划一的图案,每个单元一致并相互咬斗成型。在攒斗过程中,若但见个体略有偏差,则装攒到最后,误差会极大,无法使格心成型。好处则是彻底消除了木材本身的应力,不论干湿,少有开裂变形的。

攒插也是以小攒大,不同在于它的榫卯不是在木件尽头,而是在木件中部凿出榫眼,与另一榫头相接。攒插工艺的单体较攒斗的要长些,也尺寸比一,看起来更加复杂,实际上克服了攒斗的技术难点,可以在攒拼的过程中不断修正,也更加牢靠灵活。所以多数格心都采取这种工艺。

插接较为偷手,它以长条木件为基本元素,完全摈除榫卯,而是以90°或60°槽口对接,以大攒小。他必须是单体同轴,无论如何变化,任何一点都可直接延伸到尽头,所以主体形式单调,而且容易变形。

雕镂是以整体取材,以减法施工。先锯掉不需之处,露出空间,再雕凿,将事先设计好的图案完成,产生类似剪纸的艺术效果,也叫透雕。有单面透雕、双面透雕两种。透雕工艺的最高境界在清代称为“大挖”,穿枝过梗,许多地方斜位透过,正面观而不透,故锯不可用,只能刀凿,所以这种工艺在门窗上极为罕见。但由于它是整板雕出,木材纤维竖向,横向切断后易开裂,扭翘变形现象也常有发生,雕镂格心又受限于不能太细,所以采光不佳。

宝藏:绦环板和裙板的装饰手法又是怎样的?

马未都:绦环板由于处在门窗的中下部,一般不允许透光,这是和格心最大的区别,所以只有用浮雕工艺来完成装饰,就是偶然出现透雕,也是我主人刻意而为的。裙板很多采用全素形式,因为绦环板位于近距离视觉中心,是装饰重点,光速裙板则为节省用工量,时间久了就形成了一种简约的风格。

浮雕是最常见的装饰手段,是指在平面的底子上,凸起所需纹饰或图案,表现力是非常强的。具体是先将施工面找平,然后用刀将不用的地方剔去,留下图案。他的安全性好,易保存,也不易受伤。

除此外,还有透雕、嵌雕、贴雕、线雕、圆雕等。嵌雕要用锯将纹饰镂刻好,然后在平面上按照纹饰轮廓挖出凹形槽,再将其硬性嵌入,然后修饰。嵌雕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分色做,如浅黄色的楠木嵌深紫色的紫檀,冷暖分明,效果就不错。

宝藏:古代门窗的纹饰图案有哪些种类?

马未都:古代门窗的文化内涵是通过门窗纹饰和图案来表现的,需要适应不同人的审美需求,也要顺应社会的流行时尚。主要有:

几何纹饰。凡用各种直线、曲线以及圆形、三角形、方形、菱形、梯形等,构成规则或不规则的几何纹样,都归在此类。它是门窗上最为主要的装饰手段了。它包括有最单纯的四方、六方、三角等形式,也有星光、风车等含有文学意义的形式,还有拐弯处圆润处理的俗称一根藤、扯不断的寓意吉祥的形式。它的长处在于规律性强,富于节奏韵律,大面积整齐划一的装饰,视觉冲击力强,尤其是窗扇、隔扇门单片较多时,尤其明显。

树木花卉。这是古代吉祥图案中常用到的,古人赋予花卉以文学生命,将花卉的内在品质和人文精神相结合,加以弘扬。如梅兰菊竹——四君子,松竹梅——岁寒三友等。

翎毛走兽。在绘画中,凡禽鸟统称翎毛,兽畜都叫走兽,也包括龙凤麒麟等神兽,鱼龟蛙及昆虫等。中国人独有的十二生肖,在门窗纹饰中也时有表现。

山水风景。明中叶之后,沈周为首的吴门画派;董其昌为首的松江画派;清初王石谷为首的虞山画派;王原祁为首的娄东画派,都在山水画上大做文章。这时的山水画气象万千,层峦叠嶂,是中国山水画最繁荣的时期。江门地区门窗上所饰的山水,不可避免受当时画派的影响,典型明清山水画的布局,在门窗浮雕板上均可找到。使用山水作门窗装饰的绝对是少数,因为山水画为文人较高层次的追求,而常人认为过雅而不悦其目,故而弃之。

人物神仙。有历史上的人物,宗教神话所创造的人物,也有无名无姓的普通百姓。八片门窗常选八仙人物,四片门窗常选渔樵耕读。

故事戏曲。明万历以后带插图刻板的话本小说普及流行,其中尤以安徽新安刻板为最,江浙门窗装饰部分的戏曲故事不可避免于刻板艺术产生联系,许多腰板和裙板上的戏曲故事情节完全和刻板有着相同的艺术效果。有如桃园结义、岳母刺字之类经过艺术加工的历史故事;有如游园惊梦、打渔杀家之类的文学创造;有如二十四孝、风尘三侠之类的民间传说。至于如钟馗捉鬼、嫦娥奔月之类的神怪题材更是深受喜爱。

博古杂宝。历朝历代在生活富足之后,都对先人的历史遗存感兴趣。青铜、古玉、陶瓷、竹木、珐琅、漆器等都是博古题材。另外有八宝:轮、螺、伞、盖、花、罐、鱼、肠及七珍暗八仙九章等,显得雅而不隔。

“古代家具首重材质”

马未都野心不小,《中国古代门窗》一书只是敲门砖,他还有一个庞大的设想,就是按照材质的划分写出一套古代家具的研究专著。马未都自言当初收古家具的时候,没有教材,全凭自己摸索,只有王世襄老师的书可资借鉴,但也不够全面。对现在出版的众多古代家具著述,马未都也认为多是学术雷同,相互之间没有本质区别。所以马未都的新书不是按照传统的类型如桌、椅、柜、凳之类划分,而是分紫檀木、黄花梨木、红木等。他相信自己的书出版后在一段时间里没有人能够超越,“我会谈大量鉴定的内容,结合我多年的收藏经验,这本书就有些类似家具宝典了,你买回去,再动动脑子加以分析,应该会有所收益。”

宝藏:为什么古代家具的材质最重要?

马未都:在中国人心目中,材料是第一位的,外国人买了件东西,会告诉别人说我买了一对椅子,但中国人先说我买的是黄花梨的,然后才说我买的椅子。生活中到处是这样的例子,比如女人买衣服,首先问是什么料子的,一定要纯毛、纯棉的,一听说是混纺就立码不要了。比如黄金,以前18K金是卖不掉的,因为中国人认为他不纯,掺假。可见中国人对材质的重视。

宝藏:中国古代家具的材质只要有哪几种?

马未都:中国古代家具以材质论可以分硬木和软木两大类。明中叶之后,由于木工工具的改进(尤其是刨子的出现),使加工硬木家具成为可能。所谓硬木主要有紫檀、黄花梨、鸡翅木、铁力、乌木、红木、花梨等;软木家具有楠木、榉木、榆木、柏木、樟木、核桃木等。

宝藏:紫檀木为何如此珍贵?

马未都:毫无疑问,紫檀木是如今古家具中最昂贵的了。清以前,紫檀家具几乎为宫廷所垄断。据史载,紫檀的价格为楠木的20倍。紫檀价高不下的原因一是由于紫檀生长缓慢,树干又弯弯曲曲,加上“十檀九空”——稍粗大点的紫檀料中心一定是空的,因此紫檀木料极为少见。而且紫檀非常重,比重几乎是水的两倍。但紫檀物理性能极佳,内应力小,在恶劣条件下也极少变形。他抚摸似坚硬不可摧,但纤维细腻,胶合优良,施工时利于走刀不崩不阻,横截面也可雕刻。所以中国古代家具中雕工最细腻的一定是紫檀。

宝藏:紫檀木有很多种,如何辨别鉴定,它们之间的区别在哪里?

马未都:宫廷所用的极品紫檀被收藏界叫做“金星紫檀”。金星紫檀色泽深紫,纹理密布,细如牛毛,经过打磨后可以看见闪烁发光的“金星”,是由木质本身所含的金黄色纤维所致。金星紫檀辨别困难,是因为许多家具年代久远,保存不当,表面附着了一层厚厚的“包浆”,掩盖了“金星”,所多道行不深者就难下结论。所以辨别金星紫檀关键看雕工,一般以雕工细腻,具宫廷味道为其特色。

还有一种鸡血紫檀,他没有牛毛纹和“金星”,但有大面积的呈条状的黑红相间的色斑。鸡血紫檀极难辨识,很多人将它错认为红木,是捡漏的好机会。鸡血紫檀料性逊于金星紫檀,雕工的柔韧度也差,但纹理却更加清晰。很重要的一点是紫檀无大料,多以小料拼接,如果做工考究,雕工精美而材料细碎的一般都是紫檀。

在晚清至民国时期还有一种民国紫檀,它的主色调是以黑略带灰黄,远观色黑不紫,近观则略闪灰黄色,它性脆,所以光素多过雕工。这类家具存量非常大,由于民国紫檀不再为宫廷工匠所做,显得俗气、夸张而不含蓄,为强调紫檀而故作姿态,也容易辨识。

还有一种花梨紫檀,也可勉强归为紫檀木。其出现时间与民国紫檀甚至更晚一些,是商人们狗尾续貂的替代品,纹理粗糙,无丝质感,给人以染色感觉强烈。

宝藏:黄花梨木的特性如何?

马未都:黄花梨木是制作家具最优良的木材,它具有一种其它木种没有的木性,使它不易开裂,不易变形,易于造型,易于雕刻等众多优点。在名贵木材中,黄花梨家具比紫檀家具存世量大,品种也多。

黄花梨并不是一种树的名称,而仅是约定俗成的对某一类木材的统称。以肉眼看,黄花梨因色泽深浅不同能够约分两类,浅色的多见于北方,光泽度强,分量较轻,纹理清晰流畅;深色的黄花梨油性大,光泽弱,分量轻,纹理也不清晰,多见于民间。

黄花梨木质极稳,是它最出众的地方。辨认黄花梨木主要从造型上看,明式黄花梨家具的魅力体现在简洁的文人风范上,满是雕工的只属孤例。到了清代,有明式重结构少装饰的一路,也有重装饰轻结构的一路,很多我们以为是明代的黄花梨家具,其实多是清代的,仅仅是明式而已。清朝前期从康熙到乾隆的一百多年才使黄花梨的黄金时代。

宝藏:很多木材都可归入红木,请问到底什么是红木?

马未都:不少人认为,紫檀、黄花梨甚至包括铁力、鸡翅木等优质硬木家具,都可称作红木家具。因为它们都较普通木材重,颜色也深,多少带些红色。

真正的红木家具其实出现很晚,在清乾嘉时期后才流行起来。因为黄花梨和紫檀作为珍贵木材,到了清中期以后已经逐渐告罄,人们不得不寻找替代品。红木开始大量从南洋进口。红木品质高贵,且价格比黄花梨、紫檀还便宜,使它迅速占领了市场,红木成了硬木的代名词。

宝藏:对于红木,我们如何鉴别?

马未都:红木植物学上属豆科,木料剖开后酸味,较刺鼻,所以红木在南方又成为酸枝。从分量上看,红木重于黄花梨木、鸡翅木,轻于紫檀木。红木纹理变换多样,有纹理近黄花梨不易区分,色泽近紫檀的可以假乱真。红木硬度高,性脆,不宜于精雕细刻。在制作前红木如果没有经过干燥,不过多久,就会开裂。这样,在样式上,红木就必然与黄花梨、紫檀有一定区别,红木稳定性差,红木的圆笔筒就几乎从未有过,因为用红木旋出一个圆形,它就会马上变形成椭圆。
红木可分老红木与新红木。老红木是主流,这种老红木色泽油红,纹理清晰,硬度高而光泽好。包浆好的家具,颇有黄花梨的风格。观察细部,可看见类似刮净鱼鳞的鱼身纹理,成为鱼皮纹。如果一件老家具上有大面积的鱼皮纹,当属红木。

新红木是相对于老红木而言的,作为替代品,新红木有老红木的基本外观,只是肉眼看,表面略显粗糙,颜色也较老红木淡些。新红木的家具样式往往都晚,晚清至民国最多。 (宝藏)














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内景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