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3日星期日

书法、绘画与家具样式

通过多年的品味、琢磨,我发现优秀的中国古典家具的代表作——明式家具身上,常含有一种浓郁的书法韵味。乍听起来,这个提法好像很“形而上”。其实,它非常具体明显地体现在每一件家具上。

中国的书法艺术,在古代社会里是一门极其神圣的学问和技能。上至皇帝士大夫,下至村童商贾,都对书法和善书法的人极其敬重。从科举入仕到店铺招幌匾额。书法的好坏,有时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终生命运。因此书法知识及其审美活动几乎遍及穷乡僻壤。这种历史性民族性的文化现象和审美心态,自然反映到历代的家具制作上来。

唐代的家具,受西域和宗教的影响,或繁复或简拙,尚未形成定式,缺乏成熟的民族个性。但唐代的书法却已卓然有成,并一直影响着后世。其一笔一划之成为后人的审度效仿的标准,试细看明式家具上的许多部件造形,都清晰无误地印证着这一点。如四出头官帽椅的搭脑,极像柳体字的“一”字;又如四不出头南官帽椅的后腿上斜角,又极像柳字的顿笔转折处。再如内翻马蹄足的桌腿造型,酷像书法中的顿笔提钩。尤其是鼓腿彭牙式的床腿,与颜体字的横折弯钩一模一样,猛一看那床腿,简直整个是个字。还有扶手椅上扶手,就是字贴上的那个“捺”。至于横竖材直角交结点上常有提笔顿笔之势。足端多有撇捺之神韵,其不是形酷似,便是神酷似,等等例子,不一而足。以上这些绝不是偶合吧?也不是臆想,是大量确切存在着的现象。

另外,中国书法多用毛笔蘸墨在宣纸上运行。生宣纸吸水性强但略洇水。行笔之中笔划交结处往往有墨迹洇开,使局部上增大了笔划宽度,成为结点,给人以力度感。笔划交结夹角端部呈微小弧形,而不是尖角。给人以刚中带柔之美感,使字体苍润丰满。这也是中国宣纸笔墨的魅力所在。

唐大书法家颜鲁公在与怀素论书法时说:“写字应用折钗笔法。”金银钗均为软金属。即使用力去折,竭力使之呈直角状,在转角处仍会留下小范围的曲线。远观是直折,近看有曲弯,是一种刚中带柔的效果。

这些书法的笔墨意趣和审美原则直接地影响了明式家具的造型。首先是马蹄腿家具,腿子与牙板的交结处都要“挖牙嘴”。即做成小半径曲线,以保持线条柔婉流畅。还有许多圆腿造型的家具在矮老格角处,三碰肩内转交处,枨子和腿子交接处等都要锉成小弯弧形,再有各种圈口、牙子的内转角牙嘴,均作小内圆转处理。以柔不失刚为原则,成功地模仿了这一笔墨效果,使家具呈现出一种刚中带柔的劲挺丰满的结构力度美。

要知道,像“挖牙嘴”,锉“内圆角”等工艺对木工来讲是极费力的。首先是不能用长刨,其次是组装后还要“接线”,不能一次“挖好”。但从传世实物来看明式家具几乎全部如是制做的。当年的工匠们在顽强的追求着“美”。到了清中期后,出现了“单挖牙嘴”、“贴牙嘴”等省工省料的“偷手”做法。直至晚清的不要“牙嘴”,书法韵味丧失殆尽。

如同只有东方才有书法艺术一样。“挖牙嘴”的仿书法手法在西方家具上很少见到。可算是历史上中国家具的专利。

宋代皇室重文,也出现不少大词家、大画家和大书法家。宋画重比例,重用线,写实,画风严谨,宋皇帝的瘦金书清劲疏朗等这些都影响家具造型。加上南宋偏居江南,水乡气候使之崇尚简洁疏朗的家具风格。因此,我们在宋画中见到的家具已是比例较优美,结构以线条为主体,风格劲秀简洁的“准明式”了。尤其是宋画中大量出现的玫瑰椅的样式,多做成以细直棍相交结,结构穿插合理,比例协调,空间分割有度,部件之间疏而不散,密而不拥,那细朗清瘦的神韵极像“瘦金书”风格。

这与唐代家具格调上有了很大差别。是宋代的文人文化直接影响并促成了宋代家具风格的形成。从而也奠定了后代明式家具简洁隽秀的基调。可以说,是唐代的书法,宋代的绘画,影响并限定了后世明式家具风格的形成.(张德祥)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