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1日星期五

明式家具的艺术与文化

如果把中国古代家具说成是“木头构创的诗篇”;那么,明式家具无疑是这诗篇中最精彩、最完美的一章。这种流行于明代中期至清代早期,以紫檀木、花梨木、红木、铁力木、杞梓木、榉木等优质硬木和柴木为主要用材的,具有特定的式样和风格的家具,由于制作的年代主要在明代,被称之为“明式”。

明式家具的结构、造型、装饰,犹如诗歌语言,字字句句简洁、精炼、隽永、流畅;于质朴之中蕴含无限的风采,于平淡之中令人回味无穷。梁柱式的结构和榫卯的连结,构成了诗篇的基本框架;以线形为主的造型形式,是诗歌语言的图形化;雄健挺劲的直线和柔婉细腻的曲线,构成了诗歌语言的每一笔每一划;而恰到好处的雕刻、镶嵌和金属配件,则给诗篇点缀上恰到好处的亮色。尤其是反漆木家具华丽的装饰风格,不髹以色漆掩饰或彩绘。这种展示纯木质之美的家具,是中国古代家具的精华之作。  

明式家具也是中国传统文人文化物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比较突出地体现了中国传统评论文化的特点和蕴涵。明式家具最早产生于明代苏州的私家园林。可以说,苏州私家园林的园主和私家园林建筑的室内环境,是明式家具最初的、也是主要的使用者和使用环境。私家园林的建造之始,可追溯到魏晋时期。当时的一批名士,不满于政治的动荡和统治者的争斗,隐逸于江湖,寄情于山水,在自家建造的园林中追求自然、发掘自然、再现自然;并赋予自然以至善至美的人格。经过唐、宋的发展,私家造园活动已由士族阶层扩展到城市的达官贵人阶层。至明代,私家园林的建造达到了高潮。

其中,苏州地区的私家园林,以“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成为私家造园艺术的典范。私家园林是私人宅第的一部分,或者说是宅第的延伸和扩展,主要用做迎宾接客的活动场所和琴、棋、书、画的文化场所及娱乐场所。私家园林特有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氛围,决定了其室内家具的设计式样和设计风格。而且,苏州这个山水毓秀的江南名城大环境,也为明式家具确立自然超逸的文人文化品位和“天然去雕琢”的艺术审美特征创造了“天时地利”的条件。

明代江南私家园林的园主,若从经济状况来看,应属于官绅阶层;而他们当中有许多人本身是能书善画的文人墨客,从文化层次来说,都属于士林之流。他们一改传统文人重道抑器、重文轻技的观念,或者对园林内家具的设计风格和审美标准进行定性和谋划,或者亲自参与家具式样的设计。文人才子们对家具设计的谋划、评判和直接参与,实际上就是用文人文化和审美的眼光去构造他们心目中的家具式样,为家具注入更多的文人文化内涵。因此,明式家具从造形式样、结构到装饰工艺,都体现出传统文人文化所特有的追求自然、空灵、超逸、含蓄、内向的意蕴,散发出浓郁的文人趣味和书卷气息。

明式家具的造型有坐具类、几案类、橱柜类、床榻类、台架类、屏座类6大类近60个品种。这些造型优美多姿,变化多端;而基本的构造,都是将主要构件,如腿料、框料、档料、柱料等组合成一个基本框架,再根据功能的需要装配不同的板料与附件。在构件的接合上,采用传统建筑木构件的榫卯结构接合方式,并结合家具结构接合的特点,将榫卯结构设计得更加多样、更加完善、更加科学。

明式家具的榫卯结构名目很多,根据功能作用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主要用作面与面的接合,如槽口榫、企口榫、燕尾榫、穿带榫、扎榫等。第二类主要用作横竖材以丁字结合、成角结合、交叉结合,以及直材或弧形材的伸延结合,如格肩榫、双榫、双夹榫、勾挂榫、楔钉榫、半榫、通榫等。第三类将三个构件组合一起并相互连接,如托角榫、长短榫、抱肩榫、粽角榫等。各种榫卯接合得非常牢固,构成的框架体非常坚固稳定,却又使家具造型显得空灵、透气、轻巧。明式家具的扶手椅就是这样的范例。除了坐板和靠背板呈面形,其余的构件都很细工,形成变化丰富微妙的线形,线形与线形之间也就产生了很大的虚空间。

明式家具的造型,充分发挥了线条艺术的魅力。明式家具的许多构件,本身就是线条。这些线条,依附于构件的形体,被称之为“线形”。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家具研究》一书中汇编的冠以“线”的名词术语有10多条,如“边线”、“灯草线”、“瓜棱线”、“混面起边线”、“脊线”、“皮条线”、“起边线”、“起线”、“委角线”、“线雕”、“线脚”、“线绳”、“压边线”、“阳线”等等。在扶手椅、圈椅、桌、案、几等家具造型中,不论是搭脑、扶手、柱腿、椅子、牙子等构件的线形,都非常简洁、流畅、挺劲、优美而富有弹性和韵味。如明椅靠背最上的横木——搭脑,其线形的起伏变化丰富,或翘或垂、或仰或倾、或出或收、或曲或直、或刚或柔,都各具神韵。明椅靠背板的曲线,在功能上满足了人体靠坐时获得舒适感;在审美上,则与中国书法的“一波三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至于明式家具的各种线脚,也是明式家具体现线条艺术之美的独特表现手法。通过各种直线、曲线的不同组合,线与面交接所产生的凹凸效果,既增加了家具形体空间的层次感,又丰富了线条在家具设计中的艺术表现力。           
含蓄、内向,是中国传统文人文化一种根深蒂固的特性,是长期深受儒家思想道德观念束约和影响的结果。孔子提出的“内省”的为人处世修养方式,大力倡导“仁”、“忍”,以及 “和为贵”的中庸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为人处世的道德规范。这种文化特性在明式家具上也有直接的反映。文震亨所说的天然几“飞角不可太尖,须平圆,乃古式”,就是一例。这样的例子在明式家具实物中还可以列举许多。如明式家具的椅凳面、桌案面或柜门,普遍采用一种“攒边”的做法。所谓“攒边”,即把面板装纳在四根用格肩榫攒起来的边框之中。

著名明式家具研究学者杨耀先生认为,这种技术,科学地解决了家具用材上的两个难题,既可以解决中央面板的涨缩问题,又可以避免暴露面板的截板纹,以保持家具整体纹理和色泽的浑然一体。而“攒边”还传达了一种更深层次的文化内蕴,它是中国传统文人文化所倡导的含蓄性、内向性在明式家具技术语言上的体现。明式家具许多构件的加工、装饰的技法、材料的处理,也都蕴含这种含蓄、内向的文化意味。如构件的边角都做了圆角处理,这种工艺技术的行话叫做“倒棱”。

明式扶手椅,造型劲健挺拔,其实椅盘之上的主要构件几乎找不出一寸完全是直的。方中有圆,直中有曲,寓刚于柔,以体现委婉、含蓄之美,是明式家具构件加工的一个独到特色。不少明式家具为了追求含蓄、圆浑和完整,不吝惜木材,精心选材制作,整体形象犹如一木生成,浑然一体。

在装饰工艺上,明式家具在充分体现木质材料自然的色泽纹理的同时,辅以适度的雕镂和镶嵌。雕镂的部位多在家具的牙板、背板的端部,纹样线条优美,刀法圆润藏锋,浑然无痕,与古朴的木质融为一体,既存天然之美,又有含蓄之蕴。在一些桌、榻、屏风、几、案的体面上还镶嵌纹理自然生动的大理石,与木质的自然纹理相得益彰,为家具增添了天然的情趣和别有风采的画意。(高丰)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