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3日星期日

浅谈明式家具与道家思想的关系

摘要:通过对道家思想的理解,阐述道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特别是明朝的文化、艺术方面的重要影响。从明式家具的风格形态入手,研究明式家具的内在气质。具体分析道家思想对明式家具的风格形成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道家 思想 明式家具

一 引 言

以前,经常在设计杂志上看到以“中国椅”命名的家具作品。而且这些作品的设计者大多数都是外国设计师。因而引起我的好奇,也即便产生怀疑,是这些设计师对我国家具有所研究还是仅是一种崇拜呢?不谈他们是出于什么原因,但这从侧面反映了一个现象,即我国传统家具一直受到国外人士的亲睐。据相关资料记载,早在唐、宋时期,日本的家具便与我国家具形制相连。其结构亦是同样的做法。

而自宋、元时代我国家具经阿拉伯和印度人转介已经流入欧洲,17世纪后期,我国的漆器和瓷器一起传入欧洲,当时精湛的工艺制法对巴洛克时期的家具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8世纪中叶,我国的园林建筑及家具通过英国设计师齐宾泰尔的研究与仿制,将其格调融合到西洋家具中,形成了落可可风格的齐宾泰尔式家具。20世纪中叶,丹麦的著名家具设计师汉斯J.威格纳再次以我国明式家具为原型,设计创新了很多使他享誉国际的现代家具。

如今,我国在家具上的成就早已没有昔日的辉煌。更不能与国外的家具设计相媲美。导致这一现象是历史的客观原因很多,也有受我国文化体制影响。同时也有国人不思进取这一鄙习所致。面对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的今天,以设计立国已成为众多国家发展经济的战略。现今的我国,是家具市场的大国,却是家具设计弱国,如何打造我国自己的家具风格便成了当务之急。

明式家具是我国传统家具的代名词,其设计的经典为古今中外世人所喜好。因此作为中国家具设计人,我们应以明式家具为出发点,结合时代各方面的要求,从明式家具中吸取营养,潜心研究明式家具,为创造我国现代家具风格而添砖加瓦。为此,本文从我国道家思想的角度来剖析明式家具的内在精神气质,提出个人之见。

二 概 述

2.1 道家思想的概念

道家思想,由老子所创,老子遗留下来的著作,仅有《五千文》即《道德经》,也叫《老子》。它是老子用韵文写成的一部哲理诗。它是道家的主要经典著作,也是研究老子哲学思想的直接材料。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其“天人合一”的境界,对中国文化美学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原始社会状态。庄子继承老子的学说,成为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他发展了老子的唯心哲学,认为世界就是“我”的主观产物。庄子鄙视富贵利禄,痛恨不公平的社会现象。道家思想其他的代表人物还有战国时期的庄周、列御寇(即列子)、惠施(即惠子)等人。

道家思想是中国最为重要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哲学思想之一。道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是与儒家同等重要,只是在政治思想上一为表显一为裹藏之别而已。而道家在理论能力上的深厚度与辩证性,则为中国哲学思想中所有其它传统提供了创造力的泉源。至于道家文化在中国艺术、绘画、文学、雕刻等各方面的影响,则是占据绝对性的优势主导地位,即使说中国艺术的表现即为道家艺术的表现亦不为过。当然,道家哲学对中国政治活动也提供了活络的空间,使得中国知识分子不会因巨大失败或不幸之后,毁灭自己或走进宗教,而更多的是保全性命,坚持节操,隐逸遁世,而以山水自娱,洁身自好的道理。

老庄哲学“道”的理解和确立,特别是“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对中国文化美学产生深远的影响。强调超功利的无为的审美关系,强调突出自然、突出个性和艺术的独立,追求浪漫不羁的形象想象,追求情感抒发,追求个性的表达,追求内在的、精神的、实质的美,大巧若拙,言不尽意,达到立象尽意,以象载道之目的。主张庄子以奇特夸张的想象为主线,以散而整的句法为形式,具有一种飘逸的君子风度,强调“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进入“天人合一” 的理想境界。老庄之道的哲学思想已渗透到和积淀在艺术形式和审美观念等各个方面。古往今日的中国艺术家主张师法自然以至师心,便是道家思想的的力量。

2.2 道家思想在中国文化、艺术领域中的重要性

儒家以艺术为道德教育的工具。道家虽没有论艺术的专著,但是他们对于精神自由运动(“乘物游心”)的赞美,对于自然的理想化,使中国的艺术大师们受到深刻的启示。正因为如此,中国的艺术大师们大都以自然为主题。中国画的杰作大都画的是山水,翎毛,花卉,树木,竹子。一幅山水画里,在山脚下,或是在河岸边,总可以看到有个人坐在那里欣赏自然美,参悟超越天人的妙道。

同样在中国诗歌里我们可以读到像道家学派陶潜(372—427年)写的这样的诗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李白(也是道家学派的维护者)的古诗中有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从众多的古代艺术形态中到处可以见证道家思想的精髓所在。

2.3 道家思想在明朝文化、艺术等领域中的重要性

明朝朱元璋崇尚程朱理学,由于他的攀亲意识,导致他选择新儒学“程朱理学”作为他统治人民思想的工具。从历史的经验看,凡是真正崇尚老子的道德治世思想,以真正见正识尊敬和提倡正教,发扬道德文化的教化功能,正确引领人们的精神信仰,塑造健康的道德灵魂,对国家的长治久安都会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元朝虽然是异族统治中原,但能够一定程度上借助道教的基本精神,这对于它尽快缓和阶级矛盾,顺利度过磨合期,尽快巩固政权、稳定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可是明代没有明白这个道理,将思想僵化的理学提高到准宗教的位子,丢失了一个极好的历史中兴机会,由于背离道德思想,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后期终于在暴风骤雨般的农民起义中寿终正寝。

道家思想在明朝虽然没有程朱理学的地位正统,但是它在文人士大夫的思想里仍然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果说程朱理学是维持政治权利的钥匙,那么道家思想则是文人士大夫通向文学、艺术殿堂的钥匙。明朝之所以出现书法大家文徵明、祝允明、画家唐伯虎、文学家李梦阳、科学家徐光启等人,无不与道家思想有着很大的联系。

在文学方面,以宋濂、王祎等人为代表的“道统”文学,主张文“非专指辞翰之文”,而是道的“象”即显现,文与道相始终,道在哪里,文亦在哪里。(宋濂《文原》)宋代理学家提出的“文道合一”、“文外无道,道外无文” (《徐教授文集序》)刘基在《郁离子》中“楚有养狙以为生者”一章提出以“术”欺民而不能以“道”治民者必败;台阁体“雅正平和”,也有浓厚的道学气。尽管道家思想在明朝不被朝中所用,但是它在文学方面却作用非凡。

在艺术方面,道家思想强调“师法自然”,这种自然一指不事人为造作的物质本体;二指自然环境,山水花鸟。庄子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自然无限美,人生何渺茫。以巨大的自然对比渺小的人。李贽说:“尧夫云:‘唐虞楫让三杯酒,汤武征诛一局棋。’夫征诛揖让何等事也,而以一杯一句觑之,至渺小矣。”就连明朝儒家的正统代表(邵雍)都有这中观念,从而表明道家思想被魏晋以来知识分子传诵的广泛性。这种对待自然的心境正是影响明朝艺术创作的一大因素。李择厚在他的《美学论集》中就这样表述,正是儒家倡导的人间情味的美加上道家倡导大自然的美的融合,才使得历来的文人士大夫在文艺创作和欣赏中受益非浅。

三 明式家具的历史地位及其形成的客观条件

3.1 历史地位

明式家具通常是指明代,特别是明中后期至清前期。具有鲜明工艺特色和制作风格。这一时期的家具在总结宋元时期工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创新和发展。家具用材极为讲究,造型设计和形体结构更加注重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装饰手法和制作工艺上形成了精细、雅致、秀美的明式特色。

因此,明式家具代表了中国晚期古典家具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古典家具艺术的典范。她所独有的魅力不仅在形体、做工和装饰上,而且她蕴藏着一种浓厚的儒家伦理道德精神和极具特色的道家艺术审美情趣。明式家具的艺术表现形式还体现在时代性上,她不仅注重材料的自然质地、纹理和颜色,而且运用线的起伏变化和构件的精巧设计来体现明式家具的简洁明快和典雅柔美;她所体现的工艺风格已成为传统家具艺术的划时代标志。她的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历史价值在中国家具史上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在世界家具史上独树一帜。

3.2 形成的客观条件

3.2.1 经济条件

明代家具艺术的高度发展有其历史必然性,明朝当时的统治阶级大力推崇稳定繁荣的社会、经济环境。明代中期以后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大城市与园林建筑的迅速发展,社会生活和文化导向的影响,以及扩大对外通商和开发南疆地区所大来的大量优质木材内运,使得家具艺术因上层社会的广泛需求而得以充分发展。家具制作不断趋于高档化、艺术化,典雅、精美的名贵家具品种成了富豪权贵的追求目标。

与此同时,传统手工艺的不断完善和家具生产的区域化、集团化(如以皇家贵族为代表的宫廷家具营缮所和商品经营为特色的苏式家具、广式家具、京式家具等等。也为家具的艺术的高度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极为有利的外部环境,使得家具发展不断趋于系列化和规模化。并逐步形成明式家具的地区风格和时代特色。形成相对稳定的家具流派。

3.2.2 政治、文化条件

在政治思想方面,朱元璋实行程朱理学继续被尊奉为官方学说,这一学派的儒家经典注本被当作士子日常的功课和科举考试的依据。而在科举中,自明初至成化年间逐渐形成固定程式、规定字数、要求只能“代古人语气为之”(《明史选举志》)而绝不许自由发挥的八股文,更强化了对文人思想的禁锢。与此相配合的,是残酷的高压手段。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士向来有“隐”的权利,而朱元璋钦定的《大诰》却规定,“寰中士夫不为君用”者,“罪至抄劄”—— 抄没家产并诛杀(《明史刑法志》),从而彻底取消了士大夫与政权游离的选择。高启等一大批著名文人就是因为不愿与政权合作而被杀的。

同时,朱元璋还制造了许多起看来是莫名其妙的文字狱。如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北平府学训导赵伯宁、福州府学训导林伯璟、桂林府学训导蒋质,都因他们执笔的表章中有歌颂皇帝为天下“作则”一类字样,被认为“则”是影射“贼”,统统处死。然而这种荒诞的行为对于追随儒道思想的众多士大夫来说,从此失去了人性上的“自由”。如果说,宋代的文化专制已相当发展,那么至少士大夫的人格在表面上还是得到了尊重,所以他们能够以“气节”自励,维持士以求“道”为最终人生目标的理想品格。而明朝自其立国之初,就从根本上塑造文人的奴性品格。
由于国家皇权的绝对性,置道家思想于地狱,道家的文人信徒得不到政府官员的重用,有才无用武之地,甚至归隐山林也不为朝做官。

长此以往,众多文人与政场分道扬镳。特别是当时经济发达的江南苏州一带,文人墨客常以买弄书画、以酒作诗、收藏古玩和研析家具等事宜,寄情于物。如唐伯虎,文徵明等人。也正是这种具有形上的超越和理性沉淀的存在和态度,借自然中的山水花鸟等,寄情于物中,才为明代的绘画、戏曲、传奇小说和家具设计等产生巨大影响。这种山林归隐、不问朝政的举措虽然有点唯心主义,即道家思想的体现。从侧面看,它对艺术、文化、家具设计等成就不能不承认是道家思想的一大功劳。而最为突出的便有明式家具的风格建制等成就。

四 道家思想对明式家具的影响

4.1 对明式家具风格的影响

明式家具风格的形成主要是受宋朝家具形制的影响。而宋朝的家具形制与宋朝对道家思想的崇拜有着非常大的联系。

赵宋王朝对道教的崇奉可与李唐王朝相媲美,特别是太宗、真宗、徽宗三朝更盛。宋太宗集天下道经七千卷,令人修治删正。宋真宗认道教神仙赵元朗为宗室,封其为“保生天尊大帝”,又封老子为“太上混元皇帝”。宋徽宗信道最笃,自称“教主道君皇帝”,说他是昊天上帝长子神霄帝君下凡。他下令焚烧佛经,改天下寺院为道观,使道士居其中。政治上,太宗和真宗父子均推行道德教化的黄老之术。太宗说:“清静致治,黄老之深旨也。夫万务自有为以至无为,无为之道,朕当力行之。”(《续资治通鉴》卷34)真宗亦说:“希夷之旨,清静之宗,本于自然,臻于妙用。用之为政,政协于大中;用之治身,身跻于难老;施于天下,天下可以还淳;渐于生民,生民生其介福。”(《混元圣记》卷9)统治者的这些清静无为的政治思想是与崇道联系在一起的,著名道士陈抟(希夷先生)曾多次应诏入朝,向太宗建议“以清静为治”。

由于朱熹将儒、道、佛三家融合产生新儒学,即程朱理学,后来成为制国之略,正统之学。因而道家思想在宋朝民间广为流传。也促进了儒 释 道三家相互交汇的深入发展。因而道家思想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到处可以得到验证,如:宋徽宗、苏东坡、黄庭坚、欧阳修等造诣极高的大家的艺术成就,都体现了道家思想对文化艺术领域的高超深厚的影响力!由此可知,出现于宋朝的家具也便是受这一思想的影响而成简洁挺秀、比例适度为特征。这无疑对明式家具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一个朝代的灭亡只是统治阶级的更替,而不是文化思想的消亡。于是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便以种种方式流传到了元代、明代。当然家具等艺术、半艺术形态便是道家思想的载体之一。

到了明代,家具风格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虽然朱元璋大兴文字狱,八股考试制,推程朱理学为制国之略,禁止道家等诸思想登大雅之堂。道家思想虽然在制国策略上没能被名正言顺的采用。但它却在艺术、工艺的精神内涵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从明式家具的特点中便可得到证实:

1 造型简洁,委婉清秀,挺拔,以线为主。
2 结构科学合理,做工精细,坚实牢固。
3 木材坚硬,纹理优美。
4 装饰适度,繁简相宜。

明式家具的这些特点大多数采用的是简洁,俊秀的自然界的植物造型为题材。以自然点缀人的情感的(具体将在四中讲述)这种寄物予情的做法正与道家思想的人的精神自然化境地相吻合。与庄子的“天人合一”相一致。(当然这里并不是将明式家具的成就都归功于道家思想的融入)从而说明了民间工匠和参与家具设计的文人或多或少的受道家思想的熏陶。因此,明式家具的风格形态基本保持宋朝的造型必然跟道家思想的影响有一定的关系。

4.2 对明朝文人士大夫的影响

明朝中期,经济一片繁荣,对外贸易频繁。由于明朝并不像宋朝一样政治开明,言论自由,在思想文化方面,实行了严厉的控制。程朱理学继续被尊奉为官方学说,这一学派的儒家经典注本被当作士子日常的功课和科举考试的依据。而在科举中,自明初至成化年间逐渐形成固定程式、规定字数、要求只能“代古人语气为之”(《明史选举志》)而绝不许自由发挥的八股文,更强化了对文人思想的禁锢。与此相配合的,是残酷的高压手段。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士向来有“隐”的权利,而朱元璋钦定的《大诰》却规定,“寰中士夫不为君用”者,“罪至抄劄”—— 抄没家产并诛杀(《明史刑法志》),从而彻底取消了士大夫与政权游离的选择。

同时,朱元璋还制造了许多起看来是莫名其妙的文字狱。如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北平府学训导赵伯宁、福州府学训导林伯璟、桂林府学训导蒋质,都因他们执笔的表章中有歌颂皇帝为天下“作则”一类字样,被认为“则”是影射“贼”,统统处死。然而这种荒诞的行为实有其深刻的用意:唯有这种不需要任何理由、无从辩解的杀戮,才彻底显示出皇权的绝对性,而造成巨大的威慑。这种对于士大夫的人格极不尊重的政治专制政策,得到空前地加强专制,加强以奴化人性为目的的思想统治。

最终导致众多文人士大夫潜心向道、向佛求救,不问时世,使他们常常追随漆园高风,在道家思想中取得安身,在山水花鸟的大自然中获得抚慰,高举远慕,去实现那种所谓“与道冥同”的“天地境界”。就连宋王朝积极有为、从事改革的儒家政治家王安石也曾多次要求辞职,并退隐做半山老人,来抒写其欣赏自然风光的诗篇。

在明代,由于政治专制,社会环境和个人遭遇的变化,导致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其他文化的重视和喜爱,更多地带有一种自觉的意识,即认为在传统艺术和工艺创作中,(其中包括对家具设计的亲赖。)人性能够得到更为充分的表现。可以看到吴中文士文征明、沈周、都穆、祝允明等人喜爱收藏、传写“稗官小说”的生动记载。就连唐伯虎在临习《韩熙载夜宴图》中都倾入自己的家具造型于其中。这一“移情”于家具中的做法正是道家思想中所强调“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进入“天人合一” 的理想境界的表现。

五 道家思想在明式家具中的体现

研究过明式家具的人都懂得:1造型简洁,委婉清秀,挺拔,以线为主。2结构科学合理,做工精细,坚实牢固。3木材坚硬,纹理优美。4装饰适度,繁简相宜。为明式家具的外在形态和内在灵魂的特点。但人们常常以文人气质来定义明式家具的特点,却不知这文人气质即明式家具的灵魂是什么。经我个人的浅薄研究,道家思想即为明式家具内在气质的精神支撑者。

明式家具历来被众多文人士大夫、权贵等人所喜好,究其原因不外呼有两点,一为明式家具的造型简洁、挺拔、圆润俊秀。二为明式家具充满大自然韵味,能够体现大自然的本质美。如果称儒家思想为明式家具外在形态的话,那么道家思想则是明式家具的内在精神气韵。正是这两点的相互渗透、互补,才形成了明式家具的风格形态。在道家思想中,老子主张“上善若水,以柔克刚”。这里老子认为柔弱胜刚强。“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七十八章》),表面上的坚强刚硬往往并不是真正的强者,柔弱才是真正的强者。因此,老子说:“守弱曰强。”(《老子·五十二章》)要想持守柔弱这种真正的实质上的坚强,就要戒除表面上的刚强。也许正是道家这一美学思想观点,才导致明式家具中处处取圆不取方的原因。

道家思想主张顺其自然,力主“人”、“天”之间的和谐适应,“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当你身坐明式家具,便有置身于大自然中的感觉,这种默契的融合不正是明式家具这一“天人合一”自然观给你的感受吗。道家认为朴素是人的本性。“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老子·十九章》),老子主张人要外表单纯,内心朴实,保持素朴的自然本性,减少私心,降低欲望。中国古典家具的造型从宋朝开始,便以挺拔,俊秀和简洁的特征为世人所喜爱。

而明式家具的造型风格基本继承了宋朝家具的这一简洁特征,(前面讲过道家思想对宋朝家具的影响)这种简洁的特征正是道家思想朴素的唯物主义,人的自然化的体现。明式家具造型特点中以线为主,处处以线入手,有直线、曲线不等,这些线的运用实是道家思想对宇宙动力、生命力量的的一种表现形式。充分说明了明式家具此特点所独有的魅力。道家主张顺其自然,力主“人”、“天”之间的和谐适应,既不主张以天制人,也反对“以人灭天”、“以故灭命”。

明式家具在材料的选择上,均以自然界的木材为主,不加涂饰体现木材的自然材质美,这正是道家“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庄子·达生》),人必须服从自然规律,从情感上尊重自然、热爱大自然的理想境界。道家思想“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己愈多”(《老子·八十一章》)“为人”、“予人”带来的并不仅仅只是自我牺牲,相反,没有“为人”、“予人”,个体就不会“愈有”、“愈多”,而是损人不利己,造成不和谐。言下之意就是局部服从整体的辨证思想。明式家具的造型简洁,装饰语言适度,翻简相宜。不像清式家具繁缛臃肿,这一特点也应证了道家唯物辨证思想的“为公而让,顾全大局”这一思想。道家思想的精华无不在明式家具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马宝昌, Arting365.com)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