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椅式躺椅 黄花梨木 晚明 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期
长 57.8公分 (22 3/4 吋)
宽 45.1公分 (17 3/4吋) 或 51.5公分 (20 1/4吋)
高 93公分 (36 5/8吋) 或 81公分 (31 7/8吋)
制于明代的交椅非常稀少,传世例子多为圆后背式。其它设计者有数例,如前加州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所藏方形靠背式例子,此例收录于《明式家具萃珍》 (王世襄 47),洪氏所藏例子也为方形靠背式,但椅面为带边框的硬屉 (安思远1996年,47),另一例为Biddle Collection所藏带雕饰的官帽式例子 (安思远1971年,图版26)。前加州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所藏和洪氏所藏的例子也为织席椅面并于扶手相交以改变椅背位置。现例与Biddle Collection所藏的椅子构造相近,同为带皮革椅面及可调节的金属附件。
圆材搭脑二端出头上翘,中成枕形。圆材后腿上端出榫纳入搭脑,下展为前腿足出榫纳入着地底枨。靠近底枨的位置安装素踏床。三角形后方座面横材开口容纳腿足,接连的皮革椅面绕过前方座面横材下展至后腿足,再以铁钩固定在后腿足上两组可调节的小铁圈。后腿足与前腿足相交,出榫纳入三角形着地底枨。椅背也如椅面为皮革造,皮革的上端套在细长的圆材横枨上,两侧纳入后腿上端的臼窝,皮革的下端则固定在椅背底端的金属附件。
玫瑰椅六张成套 黄花梨木 晚明 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期
长 59.3 公分 (23 3/8 吋)
宽 45.5 公分 (17 7/8 吋)
高 88.5 公分 (34 7/8 吋)
成套的明式椅组传世品十分稀少。四张成堂已知的少数例子包括前加州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馆藏 (王世襄 45),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品 (Murk, Fong 49),与波士顿美术馆「屏居佳器」展馆藏品 (Berliner 111)。迄今未有公开发表之六张成套例子。
明 文震亨《长物志》载 “踏足处,须以竹镶之,庶历久不坏” (陈植 235)。传世椅具中,有实例是带巳严重磨损的竹制脚踏护片。此例护片为金属制,由此可见工匠必视此组椅具为珍贵非常。取铜而弃竹是按圆后背交椅的惯常作法。圆材搭脑两端以暗挖烟袋锅榫连接后腿上截,穿过椅盘成为后腿足一木连做。
圆材扶手后端飘肩出榫纳入后腿上截,前端以挖烟袋锅榫与前腿鹅脖连接。拱门型牙子沿边起线雕卷草纹,嵌入搭脑、后腿上截及下方的圆材横枨,枨子与椅盘间施二根矮老出榫接入。两边扶手下亦装相似枨子和矮老。椅盘为标准格角榫攒边,边抹冰盘沿起混面至底压窄平线,四框内缘踩边打眼造软屉,现装旧席为更替品。抹头可见透榫。
座面下安与椅背牙子相似的格肩起线壸门券口牙子,上方齐头碰椅盘底部,二侧嵌入腿足。左右两侧安相似卷口牙子,后方侧为耳头牙子。前方腿足间施踏脚枨贴黄铜护片,下安素牙条。其它三面安方材混面管脚枨,左右两侧管脚枨下安素牙条。
冰绽纹柜之一 晚明 十七世纪
长 109.5 公分 (43 1/8 吋)
宽 50 公分 (19 11/16 吋)
高 197.4 公分 (77 11/16 吋)
制于明末清初的陈列柜传世品数量稀少,此例在众出版家具中独一无二。上层柜身的冰绽纹是仿照明代建筑中风窗的设计。可参考出版于1631年计成所着有关庭园设计的书籍《园治》(陈植 124)。别例比较《明式家具萃珍》内收录一具带亮格的陈列柜 (王世襄125),另一例则于香港艺术馆「好古敏求–敏求精舍三十五周年纪念展」中展出,并收录于该展览目录 (287)。出版《嘉木堂中国家具精萃展》,香港,1999(Wu Bruce图版14)。
柜顶以格角榫攒边打槽镶板心,下装二根出梢穿带。四根方材立柱上以棕角榫与柜顶边框接合,出一透榫。此柜分上下两部,上为透格层,活动式闩杆旁两扇可拆卸的柜门及柜帮均以短材攒接成冰绽纹。柜身装有白铜长方形合叶与面叶,三个方形纽头与吊牌。下层柜身,活动式闩杆旁两扇可拆卸的柜门均以格角榫攒边打槽平镶板心,柜帮构造相似。柜内中央有一格板装两具抽屉。门下作肩底枨下有壶门牙条。两侧安类似牙条。柜身装有白铜合叶与海棠形面叶,三个方形纽头与吊牌。合叶与面叶上刻有云纹。此柜通体用黄花梨造。
长方香几 黄花梨木及桦木 晚明 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期
长 56.3 公分 (22 3/16 吋)
宽 38.4 公分 (15 1/8 吋)
高 85.3公分 (33 5/8 吋)
制于明代的香几传世品相当稀少。形制有方形、八角形、圆形或各种各样的荷叶形。香几用途包括陈设奇石、盆栽、花瓶或香炉 (高濂 547)。版画中也见香几被置于户外祭祀使用 (吴哲夫109)别例比较攻玉山房藏一具相似例子(Wu Bruce 99)。
几面周缘起拦水线,为标准格角榫攒边打槽平镶独板桦木面心,下装二根穿带出梢支承。边抹冰盘沿自中上部内缩至底压窄平线。束腰与沿边起线的素面直牙条以抱肩榫与典雅修长的腿足结合,下展至底收形状美好的小马蹄足。牙条上的阔边线连接延续至腿足。足底出榫纳入四角带有小足支承的托泥,其造型与几面边框互相呼应。几面底部仍保存大部份原来的漆灰,糊织物与漆里。
独板围子罗汉床 黄花梨木 晚明 十六世纪末期至十七世纪初期
长 203公分 (79 15/16 吋)
宽 90.2公分 (35 1/2 吋)
高 73.7公分 (29吋)
座高 46.5公分 (18 5/16吋)
制于明末清初带原件正面与侧面围子之珍贵硬木罗汉床,迄今少于十ニ具公开发表范例。此类品种如此稀少,是由于活动式的围子可装可卸,易与床座分离。别例比较波士顿美术馆「屏居佳器」展馆藏品中有一例( Berliner 119及121),另一具则于香港艺术馆「好古敏求–敏求精舍三十五周年纪念展」中展出,并收录于该展览目录 (图版 283 )。
此罗汉床比例典雅,床座为标准格角攒边,下装二根弧形支承穿带出榫纳入大边中央位置,另四根对角出榫纳入边抹加强稳固。四框内缘踩边打眼造软屉,织造椰棕网与席面。边抹立面平直,下部内缩至底端压窄平线。平直的起线牙条稍微内缩,接合直腿足上端,下端伸展为线条优雅的矮马蹄足。正面与左右两侧安可装可卸的圆角独板围子,各带厚板拍抹头。
高束腰霸王枨翘头几 黄花梨木 晚明 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期
长 110.5 公分 (43 1/2 吋)
宽 40 公分 (15 3/4 吋)
高 79.5公分 (31 1/4 吋)
翘头、高束腰、霸王枨及马蹄足皆为明代桌案类家具常见的特点。但传世品集这些特点于一身且制于明末清初者,数量十分稀少。别例亦屈指可数。别例比较香港嘉木堂展览「嘉木堂中国家具精萃展」有一具体型较小且高束腰不设抽屉的罕有例子,收录于该展览目录(Wu Bruce 5),另一具设抽屉但非高束腰例子,前为清水山房藏品 (中国嘉德 拍品编号830)。
几面为标准格角榫攒边打槽平镶独板面心,下装三根穿带支承。几面两端嵌入小翘头,再向下延伸成为案面抹头。边抹线脚中踩凹槽。高束腰嵌入外露腿足上部与桌面下的槽口,直碰在弧面牙条上。牙条作肩以抱肩榫与腿足结合,腿足下展为形状美好的马蹄足。牙条下沿微带外反成碗口线,其势延顺至腿足。四根方材霸王枨出榫纳入四足,以销钉固定交于桌面下两端穿带。长牙条之一带一,之二带二燕尾形穿销,上贯高束腰至桌面边框用以加强稳固。大边高束腰其中一面设一具抽屉。
翘头案 黄花梨木 晚明 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期
长 226.1 公分 (89 吋)
宽 43.2 公分 (17 吋)
高 82.6公分 (32 1/2 吋)
案面两端翘起,腿足内缩安装托子带雕饰檔板的翘头案为典型明朝家具桌型之一。牙条及文件板雕饰图案化凤纹较为罕见,龙纹档板较为常用。别例比较北京故宫博物馆藏一具体型硕大的例子 (朱家溍 王世襄 183),肯萨斯市纳尔逊美术馆(Sickman 269)及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陈增弼 51) 藏品中也有一具体型稍为较少的例子。
木纹生动瑰丽的独板案面,应以栽榫与作肩边框接合,下装四根穿带出梢支承。抹头见明榫。圆弧小翘头嵌入案面两端。冰盘沿上舒下敛至底压边线。方材腿足沿边起阳线,正中起两柱香线,上端开口,嵌夹沿边起线雕饰图案化凤纹牙头的牙条。腿足以双榫纳入案面底部,下端出榫与托子上的榫眼拍合。案面下尽端横枨与托子加上腿足形成的空间,镶入一透雕图案化相朝凤纹檔板。
四出头雕龙纹官帽椅成对 黄花梨木 晚明 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期
长 58.8公分 (23 1/8 吋)
宽 45.5公分 (17 7/8吋)
高 110公分 (43 5/16吋)
此对优秀的官帽椅比例优美,雕工精巧,实属罕有,联帮棍底端圆雕张口龙头纹饰更是别无其它公开发表范例。靠背板开光面积比例也较其它传世例子特别大。别例比较台北陈启德先生藏品中有一具扶手两端收尾成龙头钮形的圈椅(国立历史博物馆 90),前为徐氏艺术馆藏品 (佳士得 202)。
搭脑造形弯弧有力,中成枕形,二端出头稍微上翘。三弯靠背板上浮雕双朝草龙圆开光,两端嵌入搭脑下方与椅盘后大边。后腿上截出榫纳入搭脑,穿过椅盘成为腿足一木连做,前腿亦为相似作法。三弯弧形的扶手以榫卯接合后腿上截与鹅脖,中间支以三弯形上细下大的圆材联帮棍,联帮棍底端圆雕逼真的张口龙头,再嵌入抹头上的臼窝。
椅盘格角攒边,抹头见透榫,下有二根穿带支承。边抹冰盘沿上舒下敛至底压窄平线。椅盘四框内缘踩边打眼造软屉,现用旧席是更替品。座面下安沿边起线的壸门券口牙子,雕饰灵芝和卷草纹。左右两面为起边线的洼堂肚券口牙子,后方则安短素牙条。前腿间施一踏脚枨,左右两侧与后方则安方材起混面步步高赶枨,皆出透榫。脚踏与两侧枨子下各安一素牙条。
有束腰炕桌展腿式半桌 黄花梨木 晚明 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期
长 105 公分 (41 5/16 吋)
宽 63 公分 (24 13/16 吋)
高 83.9公分 (33吋)
这种设计的桌具传世品有数例,此桌为较简朴的版本。此形制桌具的特点为上部成标准炕桌,结合下部圆材腿足至底套瓶状足端。牙条与腿足结合处装不同形状设计的角牙亦属此设计特点。中国古典家具设计受建筑结构影响在此得到论证,腿足上段与云形角牙模仿建筑物拱斗式托架结构,而带瓶状足端的腿足也使人联想到大木梁底部的石柱础。别例比较波士顿美术馆「屏居佳器」展馆藏品中有一具雕饰较现例繁琐的例子 (Berliner 135),另一例为上海博物馆藏品 (上海博物馆 8),亦收录于《明式家具珍赏》(王世襄 139) 。出版On the Kang and between the Walls - the Ming furniture quietly installed 炕上壁间,香港,1998(Wu Bruce 图版8)。
桌面周缘起拦水线,标准格角榫攒边打槽平镶木纹生动的面心板,下装三根穿带支承,其中二根出透榫。边抹冰盘沿自中上部向下内缩成凹槽,再向下内缩至底压窄平线。抹头可见明榫。沿边起阳线的壸门牙条,正中雕饰如意纹,与束腰一木连造,牙条作肩以抱肩榫与腿足结合。腿足上端沿边起线雕卷草纹成三弯形仿如炕桌,下展为圆材直腿,至底成瓶状作为结束。牙条与腿足结合处装云形角牙。
透雕靠背玫瑰椅 黄花梨木 晚明 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期
长 61.4 公分 (24 3/16 吋)
宽 46.8 公分 (18 7/16 吋)
高 87.5 公分 (34 7/16 吋)
此椅独特,玫瑰椅带透雕靠背板不常见,现例属存世小组之一。别例比较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藏一具带螭虎龙雕饰的例子(陈增弼 20),另一具带松、竹、梅 “三友” 雕饰的例子则属约翰逊三世藏品,曾于波士顿美术馆展出 (Berliner 115)。出版Chinese Classical Furniture,香港,1995(Wu Bruce,封面)。
圆材搭脑两端以挖烟袋锅榫连接后腿上截,穿过椅盘成为后腿足一木连做。圆材扶手后端飘肩出榫纳入后腿上截,前端以同样挖烟袋锅榫与前腿鹅脖连接,穿过椅盘成为前腿足一木连做。靠背板双面透雕螭虎龙,正中饰莲瓣形题诗开光,上端及两侧嵌入搭脑与后腿上截,下端应以暗榫栽入椅盘后大边。两边扶手下装横枨,枨子与椅盘间施一双矮老。
椅盘为标准格角榫攒边,四框内缘踩边打眼造软屉,现装旧席为更替品,边抹冰盘沿下压窄平线。抹头可见透榫。座面下安起线壸门券口牙子,上方齐头碰椅盘,二侧嵌入腿足。左右两侧安直素牙条,后方侧为短素牙条。前方腿足间施踏脚枨,下装素牙条。左右及后方安方材混面步步高赶枨,全出透榫。
攒斗围子六柱架子床 黄花梨木 明末清初 十七世纪
长 201.6 公分 (79 3/8吋)
宽 135.7 公分 (53 7/16吋)
高 209.5 公分 (82 1/2吋)
座高 51.8 公分 (20 3/8吋)
六柱架子床可分两种类型, 一为带透雕围子,通常饰以龙纹,另一类围子以攒斗方式做成几何图纹。此例独板带攒斗围子演变自后者。 四面平式结构为标准明朝家具造法之一,但并不常见使用于座面结构。别例比较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展览「风华再现﹕明清家具收藏」展出一具曾宪芬收藏的万字图案围子的罗汉床,收录于展览目录里 (112 页)。
床座为四面平式,边抹和腿足上端以粽角榫接合,下装四根支承穿带,腿足间安罗锅枨平齐纳入。活动式座框内缘踩边打眼造棕绳与旧席软屉,下有三根弧形穿带。四根直立角柱下端做榫拍合床座边框四角上凿的榫眼,上承榫卯相接的床顶边框。二根横枨出榫与床顶边框大边连结,将床顶分为三格长方格。
四角方材立柱前方与侧面轻微打洼。前方二根方材门柱亦打洼,与床顶间嵌入鸡翅木透雕挂檐,下安起皮条线之宽牙子。左右及后方床顶下有罗锅枨以榫卯纳入角柱间。床座上独板带框上方用短材攒接成折不断图案的围子做榫接入立柱间,后面安一长围子,两侧亦各有一,前方正面两小围子下部为攒接万字图型,上方攒接成折不断图案呼应另外三面,做榫装入角柱与门柱间。床组上部结构均可拆卸。
屏风 黄花梨木和大理石 明末清初 十七世纪
长 95.2 公分 (37 1/2 吋)
宽 49 公分 (19 1/2 吋)
高 184.4 公分 (72 1/2 吋)
直立的长方石板上,白地上一抹黑色渲染,如同泼墨山水画般呈现山峦隐现在云雾间。黄花梨边框将石板心里外夹作可装可卸的独扇屏风。屏座在鼓形墩子上树立柱,立柱前后有透雕站牙抵夹,墩柱间施两道横枨夹两片雕花绦环板,下安曲形牙子。
大理石的名称,广义上通常包含现在所谓的石灰岩或是变质岩等类文石。但是狭义则指传统白地黑纹如水墨画般的石材,原产于云南省大理西方的点苍山。带绿班的最为珍贵少见。大型立屏通常置于室内近入口处,阻挡过堂风直吹,同时也可挡避驱邪。有时也被用来彰显重要人物的崇高地位。出处攻玉山房藏品出版《攻玉山房藏中国古典家具精萃》,纽约,2002(佳士得 27)。
(雅昌艺术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